浏览网址:
记者 朱佳琦
通讯员陆慧
摄影 记者李子云
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在花团锦簇的旗袍密密实实包裹下走来,令人炫目。
作为女性传统服装,旗袍是我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上世纪80年代,随着传统文化被重新重视,旗袍在我国以及世界各时尚之都复兴了。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旗袍越来越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走向现代人视野,并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湖北作为曾经有过旗袍服饰发展辉煌期的地域,正蓄势打造“最美文化名片”。
源于“旗人之袍”
“旗袍”源于“旗人之袍”,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的地方,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都是属于“京派文化”的。
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于旗袍是女装,所以也可以说旗袍源于旗女之袍。清初较为瘦长紧窄小袖素简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变得宽大繁缛。
辛亥革命之后,很多旗人不穿袍服而改穿大褂和裤。到了20世纪30年代,旗袍在上海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吸收西方注重版型、修身的剪裁方式,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一时间风靡整个上海滩。
而加入西式服装特点的“海派旗袍”,很快又从上海流传于全国各地。这样,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总体而言,京派如大家闺秀,海派如摩登女郎,京派是古典,海派就是浪漫……
历史上,记载着与旗袍有关的诸多事件,其中一件足以证明她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
《西行漫记》作者斯诺的遗孀海伦·福斯特·斯诺第一次去上海时,年仅23岁。斯诺的好友波莉在全美到处为中国的“工合”(中国工业合作社国际促进委员会,当年由宋庆龄委托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陈翰笙在香港成立)筹款,宋庆龄得知后送了她自己的旗袍并嘱咐波莉在全美各地演讲时穿上。后来,斯诺夫妇到达菲律宾继续为中国的“工合”筹款,波莉将旗袍又送给了斯诺夫妇。1998年3月17日,58年后,这件漂亮的旗袍从美国回归中国,遵照斯诺的遗嘱回到了北京后海北沿四十六号“宋庆龄故居”。
老汉口“白海记”
最早“汉派”服装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服装学院副院长、湖北省旗袍协会副会长陈啓炎介绍,上世纪40年代,“白海记”在老汉口风行一时。从各界名媛,到寻常女人,都以有一件“白海记”旗袍为傲。
“白海记”的创始人白海山是湖北黄陂白家湾人,16岁到黄陂桃园学便装手艺,之后到郑州、上海等地学艺。
1938年,白海山在汉口华清街兴康里,开办了“白海记”成衣店。就在十平方米左右的铺面,他用一台缝纫机让最早的“汉派”服装发展到名满三镇,享誉中外。
清末时的旗袍是沿袭满族妇女的直统型服式,旗袍都是直筒形的,腰身、袖筒都很宽大,不能表现妇女身体的曲线美。辛亥革命后,虽作多种改良,但效果均不见好。
白海山看到了直筒型旗袍的不足,于是吸取众家之长,首创有腰翘的紧身旗袍。在缝制时,根据妇女的体形,以紧密的排扣,前后片紧紧连在一起,使妇女的胸、腰、臀等各部位曲线显露。白海山做的旗袍在制作过程中特别有讲究,被称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一种传统女式服装,其设计和做工均有许多创新,深受妇女喜爱。
据说,当时有个交际花慕名而至“白海记”定做了一件紧身、滚边的旗袍,穿出来光彩照人,美艳非凡,从而轰动一时。自此之后白海记更加名声大噪,随之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小店铺,员工增加到了七八个。
抗战时期,白海记迁店于法租界境内(原胜利街205号),维持营业。抗战胜利后,白海记又重展宏图。此时白海记的缝纫手艺已经在江城首屈一指,其旗袍的缝制技术已是炉火纯青。
从传承中创新旗袍
打造“最美湖北文化名片”
湖北省旗袍协会会长万怡通过调研发现,其他省份的旗袍协会成员年龄层都偏大,以60后、70后为主。“我们希望影响年轻的一代”,从小就对艺术情有独钟的万怡,几年前就成立了自己的创意设计工作室,并以《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取名。
而现在,她想让更多和她志同道合的人一道,传承、推广旗袍文化,创新湖北省的旗袍设计及工艺,从而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旗袍,“希望让女性穿上旗袍后展现更优雅、自信、内涵的气质”。
万怡介绍,除了以老汉口、武昌城、汉阳府为起始点,深入湖北省内各地,拍摄反映湖北旗袍文化的系列纪录片,今后还将举办茶艺、造型、礼仪、绘画等文化沙龙,并以旗袍创意DIY、旗袍文化进校园等吸引到更多人。
谈到对湖北旗袍的创新,陈啓炎说,将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在面料上进行改革,比如加入手绘,以蕾丝等流行的面料进行复合式面料的革新,作为拥有教育资源的省份,湖北省服装设计类院系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这意味着相关人才是最多的,此外,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今年还将添置一个先进的多元复合的虚拟设计系统,将给旗袍的研发提供更多便利。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沈祥胜作为协会顾问团队成员之一,正在思考着如何将旗袍文化与新媒体传播相结合,“这种有着较强民族特征和固定美感的文化,年轻人了解得很少,但他们有这种情结”,沈祥胜认为这就是旗袍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陈啓炎谈道,结合汉绣工艺,将楚文化与旗袍相结合是今后要探索的一条路,“除了提高大众对旗袍的认识,还要让时尚的旗袍能够在任何场合作为中国元素进行展现”。
留学生展示中国旗袍。
版面制图 童胤文